最近翻拍的《新少年包拯》播出後,差評一片。
“包青天”是個經典IP,無論是金超群的《包青天》系列,還是後來大陸版的《少年包青天》系列,都紅極一時。而這一次的翻拍,不僅案件邏輯性不強、漏洞百出,包拯、公孫策、展昭的三人組也顯得“人設崩塌”。
回想起來,國產劇有不少經典的古裝探案懸疑劇,除瞭“包青天”以外,還有《大宋提刑官》《神探狄仁傑》系列,TVB的《洗冤錄》也讓人印象深刻。國產古裝探案劇有怎樣的發展脈絡?如今的古裝探案劇還能重現往日的輝煌嗎?
古裝探案劇有過輝煌
早在民國時期,國外的偵探推理小說就已經傳入國內,譬如“福爾摩斯”被翻譯成“歇洛克呵爾唔斯”在報紙上連載。國外偵探小說的引入,也掀起國內探案小說創作熱潮。新中國成立後,探案小說演變成“反特文學”風行一時;進入1990年代後,又出現瞭公安刑偵小說這一變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