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就說過,戰略威懾能力的形成,一要有實力,二要有使用實力的決心,三要讓對手看到。在西方持續追加制裁,俄羅斯國內經濟形勢十分嚴峻。但普京早就講過,他更看重的是國傢與民族利益,而不是西方制裁下黯淡的經濟賬本。如果讓國傢與民族利益服從於經濟利益,那麼我們將失去整個國傢。
面對北約三番五次的東擴,俄羅斯發起絕地反擊,並希望借此中斷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。美國和北約不敢與俄羅斯迎頭相撞,但仍想以意識形態劃分兩個陣營,但俄羅斯走得也是資本主義道路,既然如此北約還持續東擴,原因很簡單,那就是美國要獨霸天下,而俄羅斯又太大。特朗普執政時期,美國曾試圖拉攏俄羅斯,以便集中精力對付中國,但未能成功。拜登政府上臺後,挑起俄烏戰火,並試圖讓中國加入譴責,甚至是制裁俄羅斯的隊列,從而分化中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。不過,中國並未按照美國設計的劇本行事,惱羞成怒的拜登政府又想把中俄捆在一起打倒。但問題在於,美國早就沒有這樣的實力瞭。